第六百五十五章 顺藤摸瓜-《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胡沛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,他命人赏了老碑匠两百银元,让他有新消息时随时禀报,老碑匠千恩万谢而去。

    就在老碑匠刚走,胡沛云立刻走进了情报堂文书库,情报堂的文书库其实就是各种情报的留档处,文书库极为庞大,按照不同的类别分七个大库,如中央、地方、财政、军部、民户、官员、刑律等等,有各种级别的情报几百万件,一共有二十一名文书郎和一名库丞进行曰常管理。

    胡沛云要找的是官员情报,他走进了人事库的房间,一个库房由两个房间组成,一个是外间办公房,一个是内间文书库,办公房不大,放有四张桌子,靠墙摆了两架书架,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卡片,这些就是查找资料用的索引卡片了。

    人事库一共有三名文书郎,之所以要三人,主要是要保证昼夜必须有人当班,所以三人每人每天当值四个时辰。

    比如现在是夜里一更,人事库就有一人没有回家,直接睡在外间办公房内,若有情况,可以随时叫醒。

    士兵把当班的文书郎叫醒了,他见是胡沛云亲自来查自己,吓得连忙躬身行礼,“参见将军!”

    胡沛云摆摆手,“我要查官员的资料。”

    “有!有!将军请随我来.”

    文书郎点亮一盏油灯,带着胡沛云进库房去了,文书郎先将墙壁上的三十六盏灯都点燃了,顿时书库内变得明亮如昼,只见库房十分宽阔,就俨如一座小型宫殿一般,整齐地排列着近两百座一丈高的书架,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卷宗,是按每名官员的名字来分卷,一个官员一份卷宗,整座书库内弥漫着一种墨汁的香味。

    胡沛云不由一阵惊叹,他去过吏部的文书库,也只有这个的一半大,当然,吏部百年来积累了不知多少文书档案,但就摆在架子上的卷宗规模来看,吏部比不过情报堂。

    情报堂的文书资料是直接继承了汉唐会的资料,一样地跨越百年,堆积如山,架子上摆的仅仅是在职务的官员,这也是安西军极为看重情报的结果,每个卷宗上编有号码,一品、二品、从一品等等,是按官职大小来排列。

    其实这是继承了吏部和汉唐会的分类法,如果是按姓氏来索引,那就好找得多,这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,情报堂也准备着手建立新的姓氏索引。

    文书郎给胡沛云介绍道:“文书库共分为五个部分,西北角是安西人事,西南角是南唐人事,东北角是河北人事,东南角原本是江南人事,但现在已经改为地方各州人事,中间一大块是京畿和都畿人事,不知将军要找哪里?”

    “我要找一个朝廷姓戚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文书郎点点头,他带着胡沛云及几名手下走到中间,正中间是一个用书架围成的圆圈,圆圈内是一根大屋柱,还摆着一张宽大的矮桌子,可以坐在桌旁查阅资料。

    文书郎走到屋柱旁,点燃了大柱子上的一盏油灯,他指着挂在柱子上的一块大木板笑道:“将军请看!”

    胡沛云虽然是情报堂头目,但他还是第一次来这里,他走到大木板前仔细看了看,原来这竟是一块朝廷官员名册图,只见大木板上用墨线画满了朝廷的各个部门,每个部门的官名都有,在每个官名的下面挂着一块小小的木牌,约有两个指甲盖大小,上面写着职官的名字。

    胡沛云不由一竖大拇指夸赞道:“这个很不错,地方上也有吗?”

    文书郎点点头答道:“都有,几乎是每个道一块,但只有职官,散官和王爵是另外有名册。”

    胡沛云用手指着小木牌一个个寻找,想找一个姓戚的官员,可是他找了几遍,什么姓都有,就是没有找到姓戚的,他的眉头不由皱成一团,这是怎么回事,难道是那个碑匠年迈昏庸,记错了吗?

    他又找姓赵的官员,倒是找到了十几个,可这没有什么意义,老碑匠只说是中年文士,并没有说是官员。

    胡沛云心中有些失望,这时,他的一名随从提醒道:“将军,那碑匠说的是三年前事情,三年时间,会有很多变故。”

    胡沛云蓦然醒悟,是的,三年时间确实有很多变故,比如去了南唐、下放地方、年老退仕等等,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他连忙问文书郎,“这里有三年前的官员名牌图表吗?”

    文书郎文书郎想了想便问道:“将军肯定是朝廷职官吗?”

    胡沛云心中有点打鼓,那老碑匠自己也说记不清楚了,但他还是点点头,“应该是!”

    文书郎找来一架梯子,从一座书架的顶部取下了厚厚两本名册,他笑道:“打个比方说,如果姓戚的官员去了南唐,我们就会把他的名牌直接挂到南唐那边去,但这只是牌子的变动,看不到过程,比如他原来是什么职位,现在是什么职位,所以我们也会登记一下,这两本名册一本是登记最近三年来的官员职位变动情况,另一本是散官和爵位名册,将军不妨从这里来查。”

    胡沛云正要接过名册,这时,一名士兵进来禀报道:“将军,秦将军来了,在大堂等候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