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6章 李丞相说要有光,世界便有了光-《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只有李丞相对荀子“伪”的解读,才是最全面最精确的。

    所以,人的“性”本“质朴”,而“不恶”。人的“伪”也并非“本恶”,而是在天然状态下人与人应该是团结的,是后天的匮乏与争,才让人与人之间有“恶”,这是可以通过教化克服引导的。

    而且韩非不也对人性越来越恶说了一个前提么?那就是人口增长、不足、争。这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解决,要么发展生产力,要么控制人口。

    总之是要让人口符合生产力的养活承受能力,那样人性和道德就不至于太坏。

    西汉也好,东汉也好,越到末期道德越来越沦丧、察举越来越卑鄙,其实也可以这么解读,一方面是人缺德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,另一方面就是人越来越多田不够种了嘛!

    越不足、越争,才越促成缺德。这不等于人本性缺德。

    这里面最关键的点,就是李素是全世界第一个从人类学的角度,指出了“人天然需要社会合作和团结”。

    亚里士多德比李素早,但浮光掠影描述不精确。

    马克思确实和李素一样精确,但这个时空马克思不是还没生出来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备听完之后,自然是再次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而且他思索了很久,愕然发现,自己最大的收获居然是:

    被伯雅贤弟这么一解读,至少那些道德堕落者不能再拿“人的天性就是道德堕落的,大家都有缺德,无非程度轻重,谁也别笑谁”来说事儿,把社会整体道德沉沦视为一个默认的准则。

    虽然短时间内效果未必看得出来,但至少李素给人类指明了光的方向。

    人类重新相信道德是天然存在的,而且“可以是人类原生的第一性”。

    法律才是完全后天出现的嘛。

    解决了这个最根本的思想统一问题,年初强调的那些“信义主义”才能有进一步落实的可能性。(虽然孟子也说性善是第一性,但现实世界的礼崩乐坏导致大家只是口头上信孟子,心里早就不信了,阳奉阴违)

    想做坏人的当然仍然会去做坏人,但至少那些“原本羞于做好人,怕做好人会被人耻笑为虚伪”的人,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做好人了。

    没人说你是伪君子,是装的,是五十步笑百步。

    最后这一点刘备太喜欢了,因为刘备最烦的就是他做好人之后被人喷“刘备是个伪君子,他是装的”。哪怕刘备打算一直保持下去,还会被人说“他是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”。

    能遇到伯雅贤弟真是痛快啊,朕这一辈子当好人都不怕被人说是装好人了。

    没说的,铁定应该封圣地位高于孟、荀。

    刘备觉得浑身一股灵魂出窍一般的舒坦之后,才忍不住意气风发地追问李素:“贤弟今日怎会恰好手头拿着这本《形而上学》?

    真是没想到,那些极西之地的蛮夷、罗马人的祖宗,叫什么希腊人来着?都能有如荀子一般睿智、还能互相印证借鉴的大贤。是叫亚里士多德是吧?”

    李素已经说得口干舌燥,这才拿起一杯乳清蛋白奶酒,喝完了之后才抹抹嘴,答道:

    “实不相瞒,这几日,阿亮也在跟臣请教‘对于无耻无信之敌,是否能以诈易诈出尔反尔’,探讨这些学问呢。

    臣一开始只是隐约有点想法,把思考跟阿亮说了,阿亮说他没看到过臣引用的那些说法,就又去兰台苦学翻捡。最后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全部书都仔细翻了一遍,找到了这本《形而上学》。他还说臣所言比亚里士多德更多,非要缠着臣找出其他来源呢。”

    实话实说,要不是诸葛亮缠着他切磋学问,李素今天还真没办法把跟刘备讲的这些内容,都做到“论据本土化”。

    幸亏诸葛亮先问了一遍,让李素把那些马克思独有的东西去掉了,附会到亚里士多德上。刘备再来,就显得刚备好课的李素无所不知。

    刘备听了愕然,不过随后是爽朗大笑,还不忘亲自给李素续了一杯乳清蛋白奶酒:

    “伯雅不必过谦,这也是天意如此。可见我们君臣三人,本性略同。朕也觉得人天性本善,谁说朕是装的就让他们说去!下次朕就不怕了!

    喝!你也说多渴了吧,这酒就是个乳水,喝再多都不怕!难得痛快,今儿喝个够!”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ps:因为有哲学灌水,所以还是五千多字一章写完,算是赔偿拖慢进度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